安工大〔2008〕59号
各学院(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等文件精神,努力探索适应我校建设“省内一流、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发展目标的本科教育教学模式和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安徽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8〕1号)和《中共安徽工业大学委员会安徽工业大学关于实施质量工程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决定》(安工大党〔2007〕17号),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安徽工业大学2008-2012年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规划》。经2008年本科教学工作会议深入广泛的讨论,现予以颁布实施。
二○○八年七月十一日
安徽工业大学2008-2012年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强化高等教育的质量意识,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坚持统一规划、分类指导、重点建设、立项管理、鼓励特色、重在创新的原则,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二、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打造一批优质教学资源,使我校教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学生的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教学管理制度更加健全,管理过程更加规范,监控体系更加完善;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机制,构建与有特色、水平高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本科教学体系,促进我校本科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三、建设内容
(一)特色专业建设
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按照理念先进、定位科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改革领先、师资优化、设备优良、教学优秀的要求,进行特色专业建设。通过建设,使特色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明晰,有先进的理念和科学的发展规划;培养目标明确,有科学的定位和特色鲜明的培养方向;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管理与培养机制等方面形成明显优势和特色,着力于“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人才培养质量好,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有较高的社会声誉;教学条件优,有较好的实施人才培养的基础条件;师资力量强,有保障本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团队和教师梯队。其中有一批专业形成较强优势和鲜明特色,若干个优势专业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示范和带动其它专业(特别是新专业)加强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2008-2012年拟建设25个校级特色专业,力争再建成10个左右国家级、15个左右省级特色专业。
我校继续教育学院规划申报专科升本科层次特色专业2个冶金工程、会计学。
(二)教学团队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深化教学改革与推进创新教育为动力,通过建立科学的竞争与激励机制,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师领衔建立团队,形成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使学生受到不同风格的学术熏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树立具有时代特色的教育质量观,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校内优质教学资源,开展多种模式的教学改革实践,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升团队的整体教学与研究水平,提高团队的整体教学质量。
2008-2012年,拟建20个校级教学团队,在此基础上建设10个左右省级教学团队,力争在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点上有所突破。
(三)教学名师与教坛新秀培养选拔
坚持教授、名师进课堂、上讲台,为本科生开设课程。通过名师的引导、示范作用,促进学校课程建设、教学梯队建设、教材建设,积极探索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使青年教师通过为教授、副教授助课,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书育人水平;组织安排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锻炼,提升对生产、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实践能力;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进修、教学经验交流和学术会议,参加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等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与水平;为青年教师指定导师,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形成有利于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
2008-2012年学校拟评选校级教学名师20人、校级教坛新秀40人,争取有15名左右教师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20名左右青年教师被评为省级教坛新秀,努力实现国家级教学名师零的突破。
(四)精品课程建设
紧密围绕可持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主题,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以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经过“投入、积累、创新”过程的磨砺,建立有我校特色的课程建设长效机制,涌现出一批课程建设成果,形成以校级精品课程为基础,省级精品课程为骨干,国家级精品课程为龙头的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充分发挥精品课程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带动整体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008-2012年立项建设校内精品课程100门,力争有30门左右课程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力争有2门以上课程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我校继续教育学院规划申报专科及专科升本科层次精品课程3门,分别为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和计算机文化基础。
(五)规划教材建设
根据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改革的需求,制定学校教材建设规划。支持我校现有“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的编写、修订与出版,支持出版一些满足课程体系改革工作需求的精品教材;关注我校优势及特色专业的教材建设工作。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立项,提高我校教材建设水平。
2008-2012年立项建设校级规划教材100门,力争有50种以上教材进入省级规划教材,5种以上教材进入国家级规划教材。
我校继续教育学院规划申报专科及专科升本科层次规划教材3种,分别为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和计算机文化基础。
(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推进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以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着力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008-2012年,建设10个左右特色明显、开放共享的校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力争再建5个左右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力争有1个能进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行列,
(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
在充分做好专业现状调查、人才需求调查以及用人单位评价调查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学校定位及人才培养特色,在总结我校多年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经验基础上,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选择有较好研究成果和初步改革实践基础的专业或专业大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实验,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构造、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框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途径、培养方式和培养制度,形成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体系。
2008-2012年拟建成10个左右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力争建成4个左右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争取在国家级创新实验区申报和建设上有所突破。
我校继续教育学院规划申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八)教学研究与成果奖励
继续坚持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制度。积极组织申报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针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紧密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具体实际,积极引导、支持和鼓励教师和教学管理工作者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立项研究。吸收国内外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针对学校教学改革与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和研究,为各项教学改革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力争出一批水平较高的实质性成果,以科学研究指导改革实践,以研究成果推进教育创新,促进我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008-2012年,计划进行校级教学改革立项150项左右,争取获准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60项。
继续坚持两年一次的校级教学成果评选奖励制度。积极组织申报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2008-2012年,评选奖励校级教学成果120项左右,力争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5项,并争取在国家级教学成果获奖上有所作为。
我校继续教育学院规划申报教学研究项目5项。
四、建设措施
(一)加强组织管理
成立由校长牵头、分管副校长负责组织协调,教务处、财务处、高教研究所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学校质量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质量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领导小组下设质量工程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办公室主任由教务处处长兼任。办公室具体负责学校质量工程的日常工作,对质量工程项目进行计划、组织、管理和协调,对项目的具体实施进行督促、检查、考核、验收。
(二)建立专项经费
加大对质量工程建设的投入。学校设立质量工程建设专项经费,并列入学校年度预算。
质量工程专项经费的用途是:对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和省级以上(含省级)自筹经费项目给予专项资助;对省级以上(含省级)项目按有关规定给予经费配套。
质量工程专项经费的资助标准、配套办法及使用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三)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
质量工程项目负责人的职责是:依照项目的有关要求和规定,制订项目建设计划,组织项目建设工作,把握项目的总体水平和项目计划实施进度,保证项目建设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按规定合理安排项目经费;进行项目建设效果的自我评价和推进项目建设成果的应用。
“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内容、进度安排以及项目负责人不得随意调整。如确需调整的,项目单位须提交书面申请报学校质量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批准。
(四)建立政策激励机制
提高教学业绩在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价、职务聘任中的权重。建立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等效评价机制,教学成果奖、教改项目、精品课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团队的负责人及教学名师,与相应级别的科研项目主持人和科技成果获得者在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和校内奖励等方面同等对待。
完善《经费下移实施办法》,对现行经费下移办法中未涉及的质量工程项目确定相应的经费下移标准。
完善《教学科研奖励办法》,对现行奖励办法中未涉及的质量工程项目,给予相应的奖励。
加强考核,把质量工程项目的组织申报、实施建设工作及效果列入院(部)、干部和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评奖评优挂钩。
(五)狠抓质量工程的实施
实施质量工程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是学校当前和今后几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各院(部)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切实把质量工程实施与建设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各院(部)要依据本规划,结合自身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并积极实施本院(部)质量工程建设的具体计划,并做好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建设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质量工程项目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扎实有效的工作,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各相关部门要依据本规划认真研究制定学校质量工程建设年度实施计划,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和项目管理,扎实有效地推进本规划的实施,努力完成本规划的各项建设任务,实现质量工程建设的目标。
作者: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条: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