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制度汇编 > 教学学生管理 > 正文
制度汇编  
  • 教学学生管理
安徽工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意见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03日 文章作者: 浏览:

安工大〔201712

各院(部),行政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提高全员质量责任意识,逐步建立一套更加科学完善、并具有实践操作性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保障并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现就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落实本意见,切实重视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把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落到实处。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本科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建立一套科学完善、并具有实践操作性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办学竞争力,建设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改革创新”四大战略, “质量提升、学科建设、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基础保障、内部治理”六大工程,紧紧抓住教学质量这条生命线,不断强化质量意识,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工作,强化教学管理,注重质量建设,将质量保障与质量监控贯穿于人才培养和本科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建立了由目标系统、资源保障系统、组织运行系统以及控制和评价系统四部分组成的循环改进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了一系列质量保障与质量监控制度和有效的运行机制,为保证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但也应清楚地看到,在推进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全员质量意识不强、质量责任制度不够健全、质量问题整改跟踪不力、外部参与质量监控不足、持续改进机制尚需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有待改进、基层教学组织作用需要加强等问题。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改进,必须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二、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立德树人、创新学术、服务社会、传承文明为己任,以本科教育为主,工、经、管、文、理、法、艺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立足地方、服务行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专门人才,全面落实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满足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定位、组织结构、学科结构、教学条件等校情。

2.先进性原则。树立以人为本、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适应社会需求、质量求生存理念,坚持全面质量管理、过程控制、流程管理等科学方法,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3.全面性原则。涵盖影响教学质量的全部要素,全程监控,全员参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统筹兼顾招生、培养、毕业的质量管理,严把人才培养的“入口”质量关、培养过程的教育教学质量关、毕业生的 “出口”质量关。

4.发展性原则。按PDCA循环持续改进:即按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循环进行,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发展。

5.激励性原则。以充分释放师生潜能为导向,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一系列激励性制度的建设,促使广大师生自觉调控自身行为,适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要求。

三、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一)目标

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工作,创新质量文化建设,确立质量竞争和质量责任意识,关注质量结果和质量形成,注重全员参与和全过程质量管理,建立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任务

1.加强思想保障。牢固树立本科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意识,全员质量责任意识,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教学建设的优先地位,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把思想统一到保证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上来。

2.加强师资保障。制定落实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完善师资队伍规模结构,落实《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学术团队的暂行办法》、《关于录用(调入) 博士的暂行规定》、《人才工作奖励办法(试行)》等人才引进政策。落实《2016-2019 机构编制方案》、《岗位设置与聘用办法》、《教师进修暂行办法》、《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等师资培训计划,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3.加强投入保障。突出教学建设的优先地位,完善教学经费预算管理制度,资金投入导向以教学为主,优先保障教学建设所需经费,按照“基本教学投入加专项建设投入”模式,建立健全保障教学经费投入以及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确保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实验材料费、学生实习费、实验室基地运行费、教学设备维修、教学设备购置、图书文献购置、教学质量工程及教学研究、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实验平台建设等方面资金投入到位。

4.加强政策保障。建立健全教师教学激励机制,修订完善《教师考核办法》、《教师本科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等相关考核制度,落实“教学业绩奖励”、“超教学工作量奖励”等绩效工资考核与分配政策,推行《教学优秀奖评选办法》和《“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方案》,加大对教师的奖励力度和范围。把教学改革与研究纳入教学工作考核与评价体系,鼓励教师结合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并积极推广应用优秀教学改革成果。根据《安徽工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及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教学成果奖励办法》、《教师工作补贴办法》、《课程负责人制度实施办法》、《混合式教学课程管理办法》等政策,对各类教学改革给予经费支持或工作量补贴。

5.加强制度保障。健全并不断完善保障教学质量的制度体系。进一步落实教学检查制度、专家督导制度、干部听课制度、网上评教评学制度、主要教学环节检查制度以及学院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课程评估、实验室评估、毕业设计评估和第三方评价制度,形成运行有效、保障有力的长效机制。

6.加强教风学风保障。落实《教师考核办法》、《教学差错与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形成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通过“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学生心目中最喜爱教师”及“教学质量奖”的评选与宣传,阐释和反映教风建设的内涵,发挥榜样在教风建设上的引导和示范作用。落实《学风建设提升项目实施方案》,以创建督查规范学风建设制度,以典型选树引领学风建设氛围,以分层教育强化学风建设目标,以专项活动提升学风建设质量,以考风考纪净化学风建设环境,以学业辅导增强学风建设效果。逐步形成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学生自觉、自律、自主意识充分发挥的良好局面。

7.加强管理保障。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指导性意见,依据学科专业发展需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适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之能够体现学校办学定位、专业优势和学生特点与需求,能够注重学生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等方向的协调发展,能够注重行业、企事业参与方案的设计。保证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审核程序规范、执行严格。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学分制、选课制、弹性学制、主辅修制和双学位制,实施全员全程导师制,完善学生学习指导机制,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落实《本科教学各主要环节质量标准》、《教材选用和征订管理办法》、《考试工作管理办法》、《关于推进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大学生创新教育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学生体育工作管理暂行条例》、《全日制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等教学管理规范,切实抓好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与锻炼、考核管理,建立健全学籍管理体系,规范学籍管理。

四、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施的监控与评价

(一)加强综合监控

1.人才培养目标监控。主要监控点为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与发展(方向)等。

2.人才培养过程监控。主要监控点为课程建设、教学大纲制定与实施、教材建设、师资配备、授课计划、教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质量、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考核方式与试卷质量、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等。

3.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主要监控点为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基本技能)、职业关键能力(发展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就业率及层次、毕业生工作状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社会对学校综合评价以及课程合格率、校内外各类竞赛状况等。

4.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一是教学资源监控。主要监控师资队伍总量、结构、质量及其建设与发展状况;教室(含多媒体教室等)配置状况;校内实训基地、机房、教学仪器设施配置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状况;校园网利用、图书资料建设状况;教学经费投入与使用状况等。二是管理队伍监控。主要监控管理机构健全、结构合理状况以及管理水平、工作效率等。三是制度建设监控。主要监控制度健全与科学合理性;特别是教学文件的齐备及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四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主要监控改革创新意识、成果和实效。

(二)加强教学检查

   1.开展常规检查。一是开学初教学检查。开学第一周由教务处、教学单位和教学督导对学院(教学单位)开学准备情况、教师和学生课堂教学常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二是学期随机教学检查。教师能力发展中心组织校院二级领导随堂听课,校教学督导随堂听课,学院(教学单位)组织院级教学督导、系(教研室)主任和同行听课,对教师授课、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教务处随机抽查或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评价。三是期中教学检查。每学期期中,教务处组织对教风和学风及教学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期中教学检查采取学院(教学单位)自查和学院(教学单位)互查两种形式,检查主题根据每年教学工作重点拟定。四是期末教学检查。期末教学检查以考风为重点,教务处管理人员、教学督导专家会同教学单位领导,进行考场巡视,对发现的考风考纪问题,按学校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2.落实专家督导。落实《教学督导专家组工作办法》,形成校、院()两级齐抓共管的教学督导工作体系。校、院()两级教学督导专家组通过工作例会、听课评课、教学巡视、考试巡视、教学检查、召开座谈会、评价与反馈、指导与考核、研讨与报告等形式,进行本科教学监督与指导。

   3.落实干部听课。落实干部听课制度,各层次有关领导干部都要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随堂听课活动,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工作状态, 做出客观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或处理教学过程中的有关问题,推动学校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4.网上评教评学。教务处每学期组织学生对所开设的所有课程进行网上评教,由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等情况进行网上评价,同时要求教师进行网上评学,对学生遵时守纪、听课、回答问题、作业、实践操作等环节以及与教师互动等情况的评价,教务处将评教评学结果统计、分析并及时反馈给课程教师、学院()、相关职能处室和校领导等。

5.开展学情调查。通过本科生“网上考勤系统”、“学业预警系统”,对全校所有本科生每学期的选课情况、出勤情况、课程学习情况、学业进度完成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加强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建设,收集教学过程相关信息,了解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以及教风学风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学生学情,开展针对性地教、学和帮扶,稳步提升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加强专项检查

1.实习环节检查。实习环节检查由学院(教学单位)自行组织,教师能力发展中心定期检查。

2.毕业设计中期检查及答辩检查。毕业设计中期检查以学院(教学单位)自查为主,教务处协同教师能力发展中心于第2学期第12周进行为期一周的抽查,主要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书、开题报告(按各学院要求)、文献综述、参考文献、工作日志本(按各学院要求)和已完成的阶段性毕业论文(设计)等能够反映工作进展情况的材料。毕业设计答辩检查,主要检查各毕业答辩小组的答辩组织以及答辩情况等。

3.试卷检查。试卷检查主要对试卷质量、阅卷质量、试卷档案、成绩评定及试卷分析等内容进行检查,试卷检查由教师能力发展中心组织实施。

(四)加强教学评估

各类教学评估由教师能力发展中心牵头,教务处、相关职能部门、教学单位协助组织实施。

1.学院(教学单位)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依据《安徽工业大学学院(教学单位)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及实施方案》进行评估,每五年进行一轮,在评估周期内分期分批完成。

2.专业评估。依据《安徽工业大学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对所有本科专业进行专业评估。每四年组织一次校级评估。

3.课程评估。依据《安徽工业大学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对教学计划所列全部课程进行课程评估。每四年组织一次校级评估。

4.实验室评估。依据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表》、《高等学校专业实验室评估标准(试行)》,对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进行评估。各学院(部)每三年组织一次自评,做好迎接各级各类专家组对实验室的评估工作。

5.毕业设计评估。依据《安徽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估指标体系》进行毕业设计评估。自评与校评方式相结合,由学院在每年下半年对当年毕业设计组织自评,教师能力发展中心组织督导专家抽评。

(五)实施第三方评价

委托麦可思数据(北京)有限公司开展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半年后跟踪测量评估,内容包括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测评,专业培养特色定位及竞争优势,毕业生基本工作能力、核心知识及价值观测评,核心课程有效性评价,毕业生在校成绩分析,毕业生在校社团活动参与度分析,求职分析,校友评价,毕业生培养质量年度变化趋势等,形成《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对毕业生培养质量进行中期(毕业5年后)跟踪调查评价。

(六)加强信息管理、反馈和改进

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活动,对教学过程中各要素、各环节教学效果的关键信息全面收集,跟踪教学动态,及时掌握学校的教学整体状况,分析变化规律,反馈评价结果,改进教学质量。

教师能力发展中心、教务处、学生工作部负责将各种渠道获得的教学质量信息进行归纳、整理,规范管理,建立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及评估系统,采取整体分析与局部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问题的症结所在,形成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教师能力发展中心、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信息报相关校领导,并通过教学工作会议、教学院长例会、教学检查通报、教学事故处理通报、座谈会、网络反馈等方式,反馈给有关单位和学院(教学单位),督促有关单位和学院(教学单位)进行改进。

各学院(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根据评价反馈信息,对教学活动中所发生的偏差进行调整和纠正。教师能力发展中心、教务处、学工处收集各学院(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制订的预防、纠正和持续改进措施等,报相关校领导,并督促各学院(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予以落实。

五、加强组织领导,把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落到实处

(一)组织领导机制

校党政统一领导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工作,决定有关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大政策和措施。党委书记和校长为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

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组织机构有校学术委员会、发展规划处(高教研究所)、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心、教务处等。其主要职责是:从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出发,依据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提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建设性意见。审议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以及教学改革发展规划等,并作出相关决议或提出意见;讨论审议或决定教学基本建设规划与评估方案,并对具体实施给予指导;指导、督促、检查相关部门贯彻落实教学计划和教学规章制度。

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工作机构有教师能力发展中心、教务处、人事处、财务处、资产处、学生工作部(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团委、科研处、后勤处(后勤集团)、图书馆、各学院(部)及工创中心等。其主要职责是:制订相应的教学质量子目标及其质量标准;制订实现教学质量子目标和达到质量标准的计划并组织实施;根据监控系统的反馈意见进行分析和改进。

(二)工作职责

1.校学术委员会。定期开展学校学科专业和科学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领域及战略布局等调研、论证,为学校决策提供前瞻性的咨询和建议;审议决定学校学科、专业及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教学科研成果、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及考核办法等。

2.发展规划处(高教研究所)。抓好顶层设计,研究提出人才培养总体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总体思路等,统筹规划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以立项研究为抓手,以制度完善和落实为支撑,保障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落实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经费资助和教学成果奖励,激发广大教师投身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积极性。

3.教师能力发展中心(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心)。负责起草全校性教育质量规范性制度、文件;组织实施校院两级教学督导、领导听课和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工作;搭建教师沟通、帮扶、发展平台,开展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师德素养等提升培训;组织开展对教师的师德考评和岗位考评,对学校教学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建立和完善教学信息综合采集制度,建立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

4.教务处(招生办公室)。按照学校定位和发展目标,组织制定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出台教学管理文件和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落实常规教学监控和开学、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制度,实施教学质量过程管理;根据质量监控和评价结果,制定教学管理方面的整改措施和建设方案,并监督实施;招生办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制订年度招生计划,并加强招生宣传,切实保障生源录取质量。

5.学生工作部(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负责学生思想教育和学习管理、就业创业指导;参与教学质量检查和评估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向有关单位通报情况;组织各二级学院在应届毕业生中进行对学校满意度的调查;根据质量监控和评价结果,提出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及学风建设的具体措施,进行调控并监督实施;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做好毕业生就业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

6.人事处。积极抓好教职工队伍建设工作,核定编制与岗位设置,保障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合理和生师比的良性发展;组织对教学管理队伍的培训,保证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单位的正常运行;根据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对师资队伍建设进行考核和调控。

7.学科建设办公室。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需求,对学科专业结构进行优化,制定学校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指导各学院按照规划开展专业建设,适应国家、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开设新专业,改造传统专业,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8.科研处。按照学校定位和办学特色,制定科学研究规划,加强科学研究,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引导教师将科研项目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鼓励和吸引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9.团委。推进以德育为核心、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校园文化建设、文体艺术活动、课外科技创新、挑战杯赛事组织指导等工作,团结教育和服务广大青年学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思想动态。

10.学校办公室。协调各职能部门工作,提高各部门服务教学的意识,确保本科教学在学校总体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督促落实校领导联系二级学院制度,协调、组织教学调研,为学校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11.其他职能部门。党委宣传部: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提升教学中心地位,树立教学质量意识;进行文明校园和大学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现代教育技术与网络管理中心:建设高水平的校园网络环境,加强多媒体教室设施建设与管理,确保网络运行良好并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中心(创新教育学院):承担全校大学生工程实训工作和创新创业教育、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组织管理工作,是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及实践基地。

外事(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组织对外宣传,开展全方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多层次的教育合作交流项目,不断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国际化。

图书馆:保障教学图书信息资料的采购、供应及借阅,满足师生教学科研需求;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提升学生的信息获取、加工、筛选和利用能力。

财务处:建立和完善教学经费投入管理制度,确保教学经费投入稳步增长。

资产处:保障各类教学用房、体育场馆供给配置,及时采购并维修各类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和各类设施,确保教学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

后勤处(后勤集团):保障各类功能教室和教学场所的正常使用,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基建管理办公室:对学校基本建设、立项工程管理等工作进行规划和行政管理,保证学校基本建设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

12.学院(教学单位)职责

学院(教学单位)是学校本科教学质量责任主体,既是人才培养的实体,又是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的实体。主要职责是:负责制订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规划;组织落实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目标和任务,完善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施方案,主动开展教学状态和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工作;依据国家和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标准,积极开展各类评估评建工作。

                             安徽工业大学

           201733

 
 
 

上一条:关于印发《安徽工业大学关于推进专业认证(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下一条:关于印发《安徽工业大学“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