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工大〔2009〕53号
关于印发《安徽工业大学优秀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
各院(部),行政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根据学校发展需要,经反复研讨和征求意见,特制定《安徽工业大学优秀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暂行)》,经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同意,现将《安徽工业大学优秀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暂行)》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1.优秀创新团队入围资格参考指标
2.优秀创新团队考核参考指标
二○○九年五月十三日
安徽工业大学优秀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汇聚人才,形成优秀人才集聚效应,提升我校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推动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结合学校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实施优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的目标是:
(一)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人才,培养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学术领军人物和科研骨干人才。
(二)培养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团队。
(三)整合和优化校内科研资源,提高团队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解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等方面的水平与能力。
(四)促进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和科技增长点。
第二章优秀创新团队申报、遴选
第三条 申报优秀创新团队,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优秀创新团队应有明确的研究目标,能开展具有开创性、探索性和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对国家、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及学科建设产生重要影响。研究方向属于国家或安徽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或重大科技前沿热点问题,以及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主要从事以探索未知世界、认识自然现象、揭示客观规律为目的的开创性、探索性研究,对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前瞻性研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前沿研究,能产生重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关键技术创新和集成创新研究。
(二)优秀创新团队的研究实力和学术水平在国内同行中应具有较明显的优势,研究工作已取得较突出的成绩。
(三)优秀创新团队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研究集体,鼓励不同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的研究集体。根据团队的类型,规模大小可以有所不同,但应具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和共同研究的科技问题,以及合理的人员配置、合理的人员结构和年龄结构。应具有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每个团队的组成人员应不少于5人,平均年龄45岁以下,其中博士学位(含在读博士)和高级职称人员原则上不少于二分之一。
(四)优秀创新团队的带头人应具有正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是本校教学科研第一线的全职人员。应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科研成果突出,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严谨的科学作风、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研究群体中有较强的凝聚作用,承担过省部级及以上项目,或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特殊学科需获厅级一等奖及以上科技成果奖)。
第四条 优秀创新团队遴选:
(一)各单位根据优秀创新团队申报条件(见附件一)进行推荐,填写《安徽工业大学优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申请书》,团队带头人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后上报学校科研处。
(二)科研处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负责组织专家进行优秀创新团队的评审工作。对创新团队研究方向的先进性、人员构成的合理性、预期目标的可行性以及科研基础条件等进行评议。根据学校的学科建设规划和学科布局,提出拟立项建设的优秀创新团队名单,提交学校审批。
(三)学校审批后进行公示,公示期为六个工作日,如无异议,正式公布获准立项的优秀创新团队名单。
(四)立项建设的优秀创新团队与学校签订《安徽工业大学优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任务书》。
第五条 优秀创新团队每年申报和评审一次。
第三章优秀创新团队的资助
第六条 学校以专项经费形式资助优秀创新团队建设。创新团队资助期限原则为3年,总资助经费为20万元,分阶段核拨。资助经费专款专用,由团队带头人统一支配,其他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克扣或挪用。
第七条资助经费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执行,由团队带头人审批,主要用于团队学术活动、青年学术骨干培养、科学研究、成果发表等。
第八条 优秀创新团队的年度节余经费,可转入下一年度继续使用。资助期结束后,剩余经费重新纳入学校优秀创新团队建设专项经费统一支配。
第九条 因故终止实施或撤销的资助项目,停止剩余拨款,财务处将冻结该项目的资助款项,并会同审计处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核算。
第四章优秀创新团队的建设和管理
第十条 优秀创新团队实行团队带头人负责制。带头人负责组织制定本团队发展规划、经费使用计划等;负责本团队的科学研究活动;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奖;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成果推广;接受检查和评估等。
第十一条 优秀创新团队研究形成的论文、专著、软件、数据库、专利以及鉴定、获奖、成果报道等,应以安徽工业大学为第一成果单位,视情况标注“安徽工业大学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资助”(英文为:Supported by Program for Innovative Research Team in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第十二条 学校平台建设、各类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申报、限额项目申报、选派和推荐出国留学等,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优秀创新团队或成员。
第十三条创新团队成员间应加强合作,营造自由探索、相互激励、开拓创新、团结合作、共享成果的良好学术氛围;同时应加强对外合作和学术交流,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为申报国家、省部级重大项目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十四条科研处、所在院(部)要及时了解、掌握优秀创新团队的工作状态,协助解决团队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营造良好的学术和工作环境。
第十五条受资助的优秀创新团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学校将视情形分别采取书面警告、通报批评、缓拨资助经费、停止拨款、追回已拨经费、撤销资助等处理措施。
(一)弄虚作假、违背科学道德。
(二)执行不力,未开展实质性的研究工作,未完成研究计划的目标任务。
(三)未按要求上报任务执行和进展情况,无故不接受学校对其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与审计。
(四)资助经费被挪用于其他非团队项目用途,经费使用没有专款专用,不符合有关财务制度。
(五)评估结果不合格。
第五章优秀创新团队的中期考核和验收
第十六条学校组织专家依据《安徽工业大学优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任务书》对优秀创新团队进行考核和验收。考核和验收指标体系另行制定。主要包括与团队方向和项目相一致的科研成果、学术交流和科研项目获取等内容。科研成果着重从论文、论著、专利、科研奖励、技术转让、其他知识产权等六个方面进行评价,学术交流包括学术会议和访问研究两项指标,科研项目获取指通过优秀创新团队建设而获得的科研项目的级别和经费。
第十七条团队应提交年度工作总结,学校对团队适时进行中期考核,考核采用团队考核与个人考核相结合,以团队考核为主。
第十八条资助期满后,由团队提出申请学校组织验收。验收合格的团队视为验收通过。对于验收为“优秀”的团队,在下一轮申报中可给予连续资助,并优先推荐申报安徽省或教育部创新团队。
第十九条 优秀创新团队如在执行期内升格为省部级创新团队,学校将终止本计划资助,但已下拨的经费仍可继续使用。学校优秀创新团队升格为省级和教育部创新团队,学校给予适当奖励。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未尽事宜由校科研处负责解释。
附件1
优秀创新团队入围资格参考指标
创新团队必须具备基本条件,满足下列参考指标可提出团队建设申请。
1.教学与人才培养
坚持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结合科研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取得标志性成果。
2.团队人员构成
团队人员构成符合团队建设的要求,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团队带头人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科研成果突出,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严谨的科学作风、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研究群体中有较强的凝聚作用。
团队成员有长期合作的基础,具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有共同研究的科学问题,在所研究方向取得较好的科研成果。
团队具有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合作精神;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科研
(1)侧重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应满足以下条件
① 近5年团队人均发表论文年均不少于2篇(包括团队人员指导的研究生发表的论文)。在本学科国内外一流杂志上的发表论文10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不少于5篇);
② 获准国家级项目1项以上或省部级项目2项以上;
③ 获省部级科技奖1项或团队年均科研经费不少于6万元。;
(2)侧重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应满足以下条件
① 近5年团队人均发表论文年均不少于1.5篇(包括团队人员指导的研究生发表的论文)。在本学科国外和国内一流杂志上发表论文8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不少于3篇);
② 获准国家级项目1项以上,或省部级项目2项以上;
③ 获省部级科技奖1项或申请发明专利2项
④ 团队科研经费人均不少于4万元/年。
(3)人文社科研究应满足以下条件
① 近5年团队人均发表论文年均不少于2篇(包括团队人员指导的研究生发表的论文)。发表本学科在国内重点杂志上的论文不少于4篇;
② 获准国家级项目1项以上或省部级项目2项以上;
③ 获省部级科技奖1项或团队年均科研总经费不少于3万元/年。
附件2
优秀创新团队考核参考指标
创新团队依据下列参考指标,提出本团队建设目标,报学校批准后签定计划任务书。
1.教学与人才培养
培养创新人才,结合科研工作开展教学改革,取得标志性成果等
2.科研
侧重基础研究的团队应突出在国际一流杂志发表高水平论文,侧重应用研究的团队应突出取得关键技术突破,侧重工程应用的团队应突出获批国家重大项目或形成产业化的能力。
(1)侧重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应满足以下条件
① 团队人均发表论文年均不少于2.5篇(包括团队人员指导的研究生发表的论文)。在团队研究方向,在本学科国外或国内重点杂志上的发表论文不少于14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不少于8篇);
② 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以上或省部级项目2项以上(至少1项为省自然基金);
③ 获省部级科技奖1项;
④ 团队年均科研经费不少于10万元。
(2)侧重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应满足以下条件
① 团队人均发表论文年均不少于1.5篇(包括团队人员指导的研究生发表的论文)。在团队研究方向,在本学科国外和国内重点杂志上发表论文不少于10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不少于5篇);
② 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以上或省部级项目2项以上;
③ 获省部级科技奖1项或申请3项发明专利(其中1项授权);
④ 团队科研经费人年均不少于6万元/年。
(3)人文社科研究应满足以下条件
① 团队人均发表论文年均不少于3篇(包括团队人员指导的研究生发表的论文)。在团队研究方向,发表在本学科国内重点杂志上的论文不少于5篇;
② 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以上或省部级项目2项以上(至少1项为省社科基金或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③ 获省部级奖1项;
④ 团队年均科研总经费不少于5万元/年。
3.人才队伍建设
获批新世纪优秀人才、省优秀青年基金等各类人选。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等。
4.学术交流及影响
产生有较高影响力的成果,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在国际学术会议做交流发言,或参加国内本学科较高级别的学术会议并在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团队人员年均参加学术会议不得少于3人次。作为国内外访问学者等。
5.团队文化建设
具有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合作精神;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宽松和谐的创新文化氛围;重大项目经费使用合理、共同使用等。
作者: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条:关于印发《安徽工业大学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暂行)》《安徽工业大学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